赣深高铁通车后河源有哪些变化?“喜看赣粤新发展”观察团这样看
时间:2024-11-15 02:30:30 出处:焦点阅读(143)
2021年底,赣深高铁赣赣深高铁全线通车,通车河源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后河AG超玩会广东省实现“市市通高铁”。源有样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有何影响,变化河源又发生哪些变化?
6月17日至21日,喜看新2024年度“发现最美铁路”系列活动之“发现最美铁路·喜看赣粤新发展”主题网宣活动启动,展观50余名网络媒体人、察团网络正能量骨干、赣深高铁赣铁路行业专家、通车融媒体骨干深入京港高铁南昌至深圳段铁路沿线的后河铁路单位、厂矿企业,源有样了解高铁开通运营促进“苏区+湾区”的变化“双区联动”,助力新时代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喜看新故事。
“发现最美铁路·喜看赣粤新发展”主题网宣活动走进河源。
19日,结束赣州的旅程后,这批观察者来到河源。AG超玩会他们怎样看待这座粤北小城?又如何理解高铁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
深河两地交往日益密切
过去,深圳到河源需2小时30分钟车程;高铁开通后,不到1个小时即可到达。作为赣深高速铁路的重要中间站点,河源东站客流量逐年增长,见证深河两地交往日益密切。2023年,河源东站累计发送旅客107.4万人次,比增155%;累计到达旅客86.2万人次,比增190%。
从黄土地到高楼耸立、从人烟稀薄到人声鼎沸,河源东站客运值班员唐明见证高铁新城日新月异的同时,亦观察到铁路建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均6000余名旅客到东站坐车。”唐明提及,来自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中小学生搭乘高铁到河源参加研学活动;投资踩点的商务人士亦明显增多。
作为赣深高速铁路的重要中间站点,河源东站客流量逐年增长,见证深河两地交往日益密切。
河源客家妹子张俊慧此次搭乘赣深高铁一路北上,至赣州后又随团南下。“高铁的开通使得江东新区基础设施得以加速建设,新的商业中心拔地而起,教育和医疗资源得到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张俊慧说。
50余名网络媒体人、网络正能量骨干、铁路行业专家、融媒体骨干搭乘赣深高铁走进河源。
万绿湖受省内外游客青睐
“万绿湖水质好、生态好、风景好。这里的水泡的茶唇齿留香,是有记忆的茶。以后还会带家人来河源走一走。”兴国县自媒体协会会长张有玉此次从赣州上车,在游览万绿湖、品尝紫金蝉茶后,对河源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在品尝紫金蝉茶以及客家美食小吃“酥角”后,观察者对河源赞不绝口。
“以往万绿湖景区的客源多是省内游客。高铁开通后,武汉、北京、东北地区的游客量大幅上升。”广东万绿湖旅游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琳华认为,便捷的交通强化游客出游意愿,提高出行频率,不仅增加景区门票、餐饮、住宿、文创等收入,还带动周边乡镇的旅游消费增长。据统计,2023年,毗邻万绿湖的新港镇省级粤菜美食街餐饮业营收超3800万元,比增31.1%;新港镇住宿业营收超3500万元,比增34.5%。
此外,东源县目前在册民宿共125家。其中,库区六镇(新港镇、新回龙镇、双江镇、锡场镇、半江镇、涧头镇)共有85家,占全县民宿63%,年均接待游客人数2.5万人次,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一条铁路串联客家文化、红色文化
河源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说其底蕴。在河源东站,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墩头蓝纺织技艺、龙川古法榨油技艺等省市级非遗组成文化长卷,旅客候车时举目便可领略当地民俗与技艺之美。
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源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每年农历四月初九,漳溪畲族乡会举行盛大的蓝大将军招兵、出巡等民俗活动,以纪念先祖、祈求平安。
河源和赣州同属客家地区,客家话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客家围屋更是两地共同的文化象征。同属客家人,来自河源江东新区的张俊慧与来自江西兴国县的张有玉均留意到两地文化的“同而不同”之处。
作为河源市级非遗,龙川古法榨油技艺以水车为动力,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撞榨、接油等环节必须手工完成。碾粉要细、蒸粉火候要合适、压榨要及时、功夫要到位。
“河源的客家菜肴较为清淡,注重食材的原味;赣州的客家菜香料和调料必不可少,更‘重口味’。”张俊慧谈及,赣州相较于河源,保留较多的传统祭祀活动。
“文化上很有认同感。倘若寻根问祖,赣州人与河源人可以说是一脉同源。”张有玉提及,河源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孕育“蓝大将军出巡节”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赣州亦有不少畲族群众,崇义竹洞畲族山歌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河源和赣州均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活动现场,张有玉亦向友人推荐家乡,“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欢迎各位广东朋友搭乘赣深高铁到江西一探究竟。”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陈殷 骆玮